水雉與園區

│園區的成立│

1990年代,台灣高速鐵路的規劃路線穿過了當時水雉的重要棲息地─葫蘆埤及德元埤,對水雉造成影響。經此案環評通過的「高速鐵路水雉等保育計畫草案」的結論「應完成十五公頃棲地租用事宜後,該路段始得動工」。於是在開發單位、政府保育單位與民間保育團體合作下,共同成立「水雉復育區」。

2000年一月開始,委託民間保育團體進行水雉棲地的復育工作,開挖水池、引入嘉南大圳的水源、植入水生植物,營造適合水雉居住的「浮葉性水生植物」環境。

│生態教育│

2007年,水雉棲地及族群已呈穩定,因此將「水雉復育區」改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除了預約的園區導覽解說外,周末在人力足夠時,會在賞鳥亭提供望遠鏡架設服務。並依季節舉辦主題性濕地教育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