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經營目標,以「棲地復育」為保育主軸,營造適合水雉生存的棲地環境,及監測台南地區水雉族群變動,並結合解說與生態教育活動,讓民眾認識水雉之生態意涵、自然保育之重要。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希冀透過志工召募,開辦解說培訓課程,讓志工學習水雉生態相關知識、正確的生態觀念與基本解說能力,並結合志工的力量,將相關知識與觀念,推向更廣大的一般民眾,民眾能經由解說認識水雉,再從水雉延伸思考到菱角產葉與水雉的關連,以及溼地生態之議題,進而促使更多人參與自然保育行動。
除了解說之外,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也致力開設進修課程,積極培養志工調查能力,邀請志工參與每年度的夏季大調查與冬季數鳥活動,善加發揮公民科學家之能量,讓自然保育工作不是只有限縮在園區內的工作人員,一般民眾也能夠藉著志願服務,共同為自然保育盡一份心力。
您好~3-25的中華日報_報導防鳥撞鏡子事件_其實貼紙的功用有限~
水雉園區是因保護鳥類而設置-卻為了遊客”方便”而設置大鏡子-就算發生鳥撞喪命也要保留-感覺上有點本末倒置了。
個人一點建議…不撤鏡子-但可否將鏡子縮小-設一小塊就好呢~夠用就好~而且-最好能移至男女廁內轉角處-是不是更安全~?!懇請考慮建議_誠摯感謝~!!
非常感謝您的建議,園區開放區域屬於公共空間,洗手間的鏡子為兼顧大眾需求而設置,動物們的生存空間與遊客的權益園區都需要考量。
鳥類經常撞擊透明門窗,主要是因為玻璃反射戶外景觀,導致鳥類認為可通過,以致直接撞上。
先前園區鏡子雖貼上猛禽貼紙,但因為面積較大,仍似可通過的通道,以致發生翠翼鳩撞鏡子的憾事。
因此我們經過討論後,考量兼顧鳥類安全與遊客使用,在鏡子上增加許多貼紙,增加鏡子前的阻礙,使鏡子被劃分成四個小塊。
我們參考台灣猛禽研究會的網站做出貼紙的處理,後續也會持續觀察。
參考資料如下:
台灣猛禽研究會防撞貼紙
鳥類經常撞擊透明門窗,是由於玻璃反射戶外景觀,導致鳥類誤認為可通過空域,以致直接飛撞。
此外,鳥類具有領域性,誤將玻璃中反映的自己影像當成入侵者加以攻擊,而衝撞玻璃 。
避免鳥類撞擊的方式:
提高室內的亮度
加裝窗簾或布幕
貼置貼紙或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