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屬於人工濕地,範圍廣大,約有15公頃,主要水源仰賴嘉南大圳的圳水,由於圳水夾帶福壽螺幼螺進入棲地後,繁殖速度飛快然。福壽螺是台灣水田間最可怕的外來種,旺盛的繁殖力和可怕的食量,經常危害到田間作物的生長,園區每年4月的繁殖季前需要大量人力移除水池中的雜草,植入水雉喜愛的浮葉性水生植物,像是菱角葉、芡葉、印度莕菜等,都是福壽螺喜愛的食物。
然而,園區為了維持濕地生態的多樣性,近幾年不施用苦茶粕清除福壽螺,改以人工撿拾及設置蜈蚣網陷阱誘捕的方式,以避免傷害濕地中的其他生物,移除福壽螺需要大量的人力,今年非常幸運有台南地檢署的實務訓練計畫支援人力,在1月到4月之間協助園區清除福壽螺,讓移植的菱角苗能盡量避免螺害。
水雉的數量近年來不斷增加,除了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合作努力之外,也有一群來自地檢署的隱形推手在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中默默努力貢獻心力。
不論是除草、除螺或移植都仰賴高度的人力付出,園區從民國99年開始向臺南地檢署申請社會勞動服務人力,12年來協助園區進行棲地整理,讓水雉能有穩定的棲地進行繁殖,貢獻良多。社會勞動服務是針對6個月以下刑期的犯罪人給予社會勞動的機會,讓其以勞動的時間折抵刑期,在許多地方都會看到社勞人的身影,像是淨灘、社區公共區域除草等等。
在園區服勤的社勞人要能忍受寒冬與酷夏,每年的12月到隔年3月是園區進行棲地整理的重要時間,這段期間水池裡強勢又不適合水雉利用的植物,像是荷花、觀音蓮、白花水龍等,急待移除,讓菱角、印度莕菜等植物有生長空間,社勞人們在冬天的低溫下除草,若又遇到寒流來襲就更為艱辛;而進入夏天,氣溫動輒33、34度,社勞人們則需要在水池中將福壽螺、泰國鱧等外來種移除,讓浮葉性的水生植物成長茁壯,提供水雉多樣豐富的巢材。
除此之外,園區日常事務繁雜,在園區服務的社勞人來自社會各個領域,他們以各自的專長協助園區,曾經有木工專長的社勞人協助園區製作木桌、木椅,;也有擅長水電的社勞人協助園區的水電設施修繕,讓園區能提供穩定又優質的公共空間,給予臺南市民一個舒適的環境。
水雉是臺南市的市鳥,官田則是主要棲息的區域,大片的菱角田提供水雉良好的棲息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座落於官田地區,長期關注農田濕地生態系的保育,經營園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社勞人的加入,能適時彌補園區人力不足的部分,因為有這群社勞人的默默付出,提供良好的綠色公共空間讓民眾能近距離欣賞到水雉之美,也幫助園區能提供穩定的水雉棲地,讓大眾能了解濕地的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