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季正式開始!

就像是找尋復活節彩蛋一般,
園區的工作人員近日來積極地在水池裡面搜尋水雉的巢與蛋,
今兒個一早,第一顆蛋出現啦!大家可以找找看蛋在哪裡XD
園區在發現第一巢蛋開始,便正式進入繁殖季,
請大家到園區拍照至少遵守一個規定,那就是~
待在鳥屋裡面,不以任何方式進入棲地!

繁殖季近了,園區棲地春日報!

夏天的腳步近了,
水雉們也開始各就各位,
發出「一五一五」的叫聲,
園區裡的工作人員人心惶惶,
棲地還沒準備好啊!
幸好有園區志工及垂楊國小、嘉藥科大的學生們一起來幫忙。

其他鳥們也如火如荼地進行牠們下一代的大事,
不過,有些鳥寶寶不幸跟鳥爸爸、鳥媽媽走散了,
園區偶爾也會轉型成鳥寶寶孤兒院,
年初至今我們已經收到2次彩鷸的寶寶了T^T
幸好在工作人員的照料下,牠們也是順利長大。

週末有志工支援時,會在園區鳥屋提供望遠鏡讓大家窺探鳥兒們的生活
此外,也會盡量在週末提供15分鐘的園區解說,時段如下:
﹝週六/週日﹞上午10:00/下午15:00
若當天有提供解說會在服務台放置預告版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水雉保育志工志願服務計畫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的經營目標,以「棲地復育」為保育主軸,營造適合水雉生存的棲地環境,及監測台南地區水雉族群變動,並結合解說與生態教育活動,讓民眾認識水雉之生態意涵、自然保育之重要。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希冀透過志工召募,開辦解說培訓課程,讓志工學習水雉生態相關知識、正確的生態觀念與基本解說能力,並結合志工的力量,將相關知識與觀念,推向更廣大的一般民眾,民眾能經由解說認識水雉,再從水雉延伸思考到菱角產葉與水雉的關連,以及溼地生態之議題,進而促使更多人參與自然保育行動。
除了解說之外,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也致力開設進修課程,積極培養志工調查能力,邀請志工參與每年度的夏季大調查與冬季數鳥活動,善加發揮公民科學家之能量,讓自然保育工作不是只有限縮在園區內的工作人員,一般民眾也能夠藉著志願服務,共同為自然保育盡一份心力。

生活鳥視界-認識你身邊的鳥朋友

蘇于真x方文揚x蘇仁德
4/16 開始,隔週 二  14:00~16:00
與學員分享生活中的鳥事

園區與新營社區大學首次合作,開設「生活鳥視界-認識你身邊的鳥朋友」課程,呼應新營社大的本年度的課程主軸「一起來全民記錄家鄉運動」,我們也希望能找到更多對環境生態有興趣的同好,一起來觀察與記錄生活週遭的鳥事。
/推廣課程,學分費500元/相關報名資訊請洽新營社區大學 TEL06-6326927
網址→→https://sycutn.wordpress.com/

課程大綱
上課地點:曬書店
4/16 室內講座:各種鳥類報你知
4/30 室內講座:生活中常見的鳥類
5/14 室內講座:水田濕地常見的水鳥
上課地點: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5/28 戶外觀察: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水鳥觀察
(14:00~18:00)( 3 小時)
6/11 室內講座:如何數鳥?你我都可以參與
的鳥類調查( 3 小時)
6/30 戶外觀察:農田濕地裡的水鳥
(07:00-13:00) (6 小時) 地點以官田為主

元旦連假期間園區有開園喔!

這兩天接到不少詢問電話,想知道園區這兩天有沒有開放。其實園區除了除夕至初二休園外,在連假期間都是開放參觀的喔!

冬季有許多的鴨子進駐園區,除了不時可以看見水雉四處覓食外,也可以看見小水鴨、嘴巴又大又扁的琵嘴鴨、像穿了西裝的尖尾鴨悠遊在池中。如果你的眼力夠好,說不定還可以找到害羞的稀客─棉鴨。

今年3號池因為修整土堤,樣貌跟以往不大一樣。在重新引水進3號池後,也吸引了高蹺鴴聚集。在12月底進行園區的鳥類調查時,發現有300隻的高蹺鴴聚集在一起呢!

歡迎大家有空來走走!

志工忘年會&新年數鳥活動


12/23是園區熱鬧的日子,上午時段,志工們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選個隊長,為2019年做準備;下午時段,大夥響應新年數鳥的活動,到園區附近找鳥去,非常感謝志工們一整年對園區的幫忙,新的一年也要繼續呦!

投票、吃喝、摸彩

新年數鳥

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是一項有趣的公民科學計畫,參考了北美洲聖誕節鳥類調查活動,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的23天內進行,想更多資訊請至https://nybc.tw/了解。

風力驅鳥裝置組裝方式

農田裡的驅鳥裝置

請點我看風力驅鳥裝置組裝說明

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有些田間插了幾支風扇,發出吵死鳥的ㄎㄧㄤㄎㄧㄤ聲?沒錯,園區的友善驅鳥裝置已經陸陸續續出現在官田、寮仔廍、六甲等地區,附近的農友口耳相傳,紛紛到園區來索取,因為驅鳥裝置有限,所以每位農友能夠拿取的量不多,但是別擔心,我們提供組裝的方法,農友們家裡有不要的電風扇可以自己拆開來組裝喔!

志工植物進修課程

12/9園區為志工夥伴們開辦植物解說進修課程~
老師用心的帶給我們非常充實的三小時,一開始在教室複習上次志工培訓的內容,跟大家說明可以從網路查閱植物相關知識,接下來就是實際到戶外看植物,直接畫出園區的植物地圖!
有些志工對於園區植物的了解程度,相當令人讚嘆,哪裡種了什麼?哪幾顆會開花結果?還有植物從哪裡移植?全都瞭若指掌,老師也帶領我們用感官去認識植物,原來植物辨認不是只有靠視覺,嗅覺、觸覺,甚至是味覺(請勿隨意嘗試)都相當重要!
最後老師還讓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構樹的葉子,真的是很特別的體驗呢!





志工植物進修課程

﹝棲地好料理﹞菱角仁的美味吃法

《經典吃法》菱角仁排骨湯

│準備食材│菱角仁半斤、排骨、香菜、鹽適量

→烹煮方式←

【步驟1】
排骨用熱水川燙去除血水,香菜切碎,菱角仁稍微沖洗。
【步驟2】
電鍋內放入排骨、菱角仁、水,外鍋放1杯水,等電鍋跳起來後,加入適量的鹽巴調味,灑上香菜即可。

《美味吃法》炸菱角仁

│準備食材│菱角仁1斤、低筋麵粉100克、地瓜粉200克、雞蛋1顆、砂糖2小匙、鹽1小匙

【步驟1】
先將菱角仁蒸熟:菱角放入電鍋,水淹過菱角,外鍋放1杯半的水,蒸好瀝乾。
【步驟2】
地瓜粉+麵粉+鹽+糖+蛋液(視情況看是否加少許水),熱油鍋,菱角沾裹麵糊,轉中小火下鍋炸,炸至表皮金黃酥脆即可。

以上料理方式出自於《愛料理食譜社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