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中南部遭遇嚴重乾旱,許多新聞媒體也以「百年大旱」來形容今年的旱情。園區的濕地性質為人工濕地,水源主要仰賴嘉南大圳的圳水,配合嘉南大圳的放水節奏,維持濕地功能。第一期稻作休耕確定後,園區也在這波旱情中遭遇危機,往常的引水節奏消失,需要另覓水源補充。
不幸中的大幸是園區還能使用地下水井維持濕地功能。但是,地下水井並非能夠無限制使用,園區除了開放區域外,也有非開放的復育核心區域,在旱災下,我們以復育的核心區域為主要水源補充區域,但為了能讓水雉復育及遊客服務都能兼顧,開放區以園區鳥屋前可以看到的三個大水池為主,維持濕地,讓遊客能在園區內也能欣賞到水雉的美。遭逢百年大旱,這應該是老天爺給我們的提醒,需要大家一起珍惜水資源,共同度過這次的旱災。
天氣持續乾燥,但彩裳蜻蜓已經出現囉!園區裡面也有許多其他的鳥兒和生物生活在這裡,歡迎大家到園區來玩!



